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山东省寿光中学 马德彪
         想北平
              老舍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精美散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1、体会作者想念北平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质朴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对比研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作者作品简介
1、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人。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传统上有“鲁、郭、茅、巴、老、曹”一说。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他的作品以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人们称其作品为“含泪的笑”。如果说冰心语言的妆饰艳而不浓、朱自清的语言浓淡得宜的话,老舍的语言则是虽经妆饰而不见痕迹,极其自然。他的作品现已被译成了20余种文字出版。
2、 背景:老舍一生中有42年是在北京度过的。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作家老舍已离开北京在外地居住,在北京生活了27年的他时常涌起北京的思念,于是就写了《想北平》一文,表达出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 带问题速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脉络结构
  问题1: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问题2: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读完后解决问题
  问题1:三个或四个。
  问题2:引出描写的对象,并点出北平的优点太多,自己知道的太少,写出来的“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突出北平的吸引人之处,为后文颂北平蓄势。(分析本题时可联系98年《报秋》一文的第二题,比较分析,注意“分析某一段的作用”与“分析某一段内容的作用”的区别,前者注意“内容+作用“的表述步骤。
文章整体结构


    对北平的感受与印象(1—3)

想                    动中有静(4)
            建筑布局(4—5)
北   颂北平(4—7)          人为之中显自然(5)
                       花草果蔬多而美(6)
平           花草果蔬与景致(6—7)
                        景致美(7)
    再次表达思念之情(8)

三、 进一步分析文章
问题1:第二段为什么涉及到“我爱我的母亲“?
参考答案:这是类比,作者借日常生活中我爱母亲,但说不出怎样爱这一事实而说明“我爱北平,但也说不出怎样爱”这一道理。因为“言语是不能够表现心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