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激情 环境生情 朗读品情
——论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确实,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真正灵魂。我们要正确理解一篇文章,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可以说,“情”是理解文章的钥匙。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好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并把这个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从而感受语文的人文性的一面。
那么,如何才能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这句话表明要想使一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语言技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他的教学语言极富表现力,不仅能根据教学的内容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流畅准确、饱含真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采用激情导入:“同学们,提到春,你们一定是很熟悉吧,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出现一幅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绿满枝头的美丽景色呢?提到春,我们无处不感受春的气息:春是充满生机,春是充满绿意,春是充满力量的!”几句话初步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曾学过哪些诗歌文章是关于写春的,共同分享描绘春色的妙句。然后导入本文:“刚才同学们与我们分享的妙句大都是从较小的方面描绘春的,但我们今天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则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写春的,作者是怎样描绘春的呢?我们现在一起去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趣盎然,喜春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就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活动轨道。
关于语言激情,除了上述从展现意境入手之外,还可以从课文目入手,借“题”发挥,或从课文主旨入手,或从名言警句入手,或从故事展开等,不能一概而论。但语言激情始终要注意紧扣课文所需展现的情感而定,也就是因文生情,否则就会南辕北辙。要提高这个方面的技巧,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做到三点:一是要博览群书,雄厚的知识是教师提高语言艺术的源泉。二是力求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才能在教学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