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件19张。从课前热身到整体感知与合作探究研学主人公身上所显现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的热情。有配套教案2720字。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廖忠会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之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的“阶段目标”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和“尽量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想,结合本单元(课本P.42)的基本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扎实不够、课堂积极发言少、对文学体裁之小说有一定的认识与积累设计本课教学。
选择这一课作为公开课——尊重学生的选择。(课前我安排学生通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然后选出他们希望当成公开课上的课文,他们选择了《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适当积累常用词语。
2.根据小说三要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准确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3.在准确解读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概括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汉语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精神面貌。
2.环境描写及作用。
3.重要段落的鉴赏。
【教学难点】
1. 文中细节描写及作用
2. 比喻及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公开课时间:2011-3-9)
【课前预习】
通读全文,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细节问题。
附:学生写到作业本里的问题
1. 主人公是谁?最后一课上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 写小弗郎士有什么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3. 对比及作用?
4. 课文最后一段表现先生什么心情?他会想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5. P.53“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为什么?
6. P52“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说明什么?
7. 小弗朗士课前课后的心情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变化?
8. P52“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么理解?
9. 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0. 为什么“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要独立成段?
11. 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12. 怎么理解P.5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13. P52怎么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栏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14. P48“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中“又”表现了什么?
15. P51老师的自责表现了老师的什么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