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0个字。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通过朗读文章和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生动传神的语言。
3、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文章,揣摩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其妙处。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意识。
【教授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昆虫的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教师出示两则谜底分别是萤火虫和知了的谜语。学生猜,并说出依据。教师指出:介绍事物要突出其特点。如果让大家介绍一种昆虫,你会从哪些方面介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集体朗读)并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给蝈蝈先生制作一张名片。(可以从别称、外形、声音、食性等方面介绍)
(别称是“狂热的狩猎者”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的别称还有“夜晚的艺术家”“歌手”“进攻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声音——“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食性——“吃蝉肚子上的肉”。还吃很甜的水果、青菜、死去的同类。)(教师板书)
2、请以蝈蝈的口吻,用“我是一个的。”句式概括刚才的内容。
(我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狂热的狩猎者。
我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夜晚的艺术家。
我是一个身材匀称、声音柔和的歌手。
我是一个身材匀称、声音柔和、爱吃甜食的蝉的屠夫。)
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发现了:在法布尔的笔下,蝈蝈有着百变的形象,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 合作探究
1、将下列文字与课文的第5小节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作者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蝉趴在树上一动不动,这时蝈蝈扑过去,用它那锐利的钳子夹住了蝉,因为蝉没有捕猎的工具,只能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