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80字。

  逍   遥   游
  桦南二中
  董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用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二)庄子及其作品
  1、作者及作品介绍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2、庄子的主要思想
  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三) 背景介绍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四)听朗读录音,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语音和断句。
  (五)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