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2张,由导语、香港交接仪式视频等构成,最大特色是设计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表格来解读全文,品味标题,有拓展延伸题来拓宽学生思维。图文结合,适合新课教学。附有约2200字的教案和4分10秒的视频,1分37秒的国歌。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 导入
1、 复习新闻知识。
2、 什么是新闻特写,请同学们去百度搜索一下。
“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
“特写”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小结: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真实性。不同点:文学性(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及“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今天我们就通过《别了,不列颠尼亚》来学习新闻特写。
二、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如果我们想快速的了解本文的内容可以通过文章的哪部分呢?
明确:导语。实际上一语双关,“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英国对香港统治的结束。一句话提示了文章的主旨,新闻的导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三、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大家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四、这一伟大的盛事文章具体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三人一组根据我的示例完成这一表格。
我们经过共同的努力把表格填完了,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七个场面,每一个场面有如一个个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格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实际上并不是表格在起作用,填表格时,我们搜索到的信息是什么呢?时间、地点、要素这恰好是新闻的三大要素。要素要求完整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除此之外,新闻的真实性还体现在语言精确,同时语言的精确也因为事情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记住这一时刻,记住这一屈辱的历史,培养爱国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要素的完整与语言的精确很好的体现了其真实性,但总觉得有点遗憾,作为老百姓还特别想知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人咬狗事件”)我们刚刚罗列的这三要素根本完不成任务,这就得交给新闻的文学性,那么文学性体现在哪呢?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介绍新闻特写时总结了这样一句话:特写是运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的描述再现场面。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有没有直接流露出作者情感的句子呢?作为新闻不能过多的把个人感情注入其中,但是作者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呢?
①“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人物的细节描写能提示人物的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