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3
分类:
语文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29 KB
评级:
时间:
2011/9/14 21:07:15
下载:
本月:1 总计:77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3070字。
《羚羊木雕》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想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语言通俗、流畅、凝练;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迥异。教学本文,既可以从品味洗练的语言文字入手,也可以分析尖锐的矛盾冲突,从人物形象着手。条条道路通罗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直面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感悟文中生活,让生活与学生的思想碰撞、融合,从中悟出生活的逻辑。
二、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注音,释义。
2.文章记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的三件事,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教师准备课件。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有句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亲情和友情共同支撑起了我们人生的灿烂天空。然而,亲情和友情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否则,亲情的天空会下起绵绵小雨,友情的乐章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作家张之路就为我们带来一个耐人寻味的亲情和友情故事。(显示课题《羚羊木雕》)
2.检查预习。
3.美读课文,赏析文字。
①师生在马思奈的《沉思曲》中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要点:1.读准音,注意停顿。2.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语调。3.注意“我”在不同情景中的语气、语调。
②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这件事中出现的六个人物的语速、语气、语调。
③学生进行自主的朗读体验。
④师生评点同学的朗读。
⑤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中几个生字、多音字的掌握的情况。特别抓住“怦怦”“寒颤”“攥”。(课件展示三个词语)
⑥交流讨论。
师:“怦怦”在文中是用来形容谁的?
生:“我”。
师:同是拟声词,能不能用“扑通”来代替呢?
生:不能。“扑通”是一般的声响,而“怦怦”是专门用来形容心跳的,是表示抽象的形容词。
师:那“我”的心为什么会“怦怦地跳起来”?
生:妈妈发现羚羊不见了,而“我”把它送给好朋友了。
生:羚羊很贵重的。
师:用这个词能表现“我”什么心理?
生:很害怕,很紧张。
师:谁知道“攥”的意思?
生:拿着。
师(用手轻轻捏起粉笔):是这样吗?
生:不是,应该用力一点。(用手紧紧握起一支笔加以示范)
师(点点头):原来如此,“攥”是指紧紧地拿。这个动作是谁做的?“攥”什么东西?
生:“我”攥着万芳送我的小刀。
师:表现了当时“我”什么心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羚羊木雕》续写作文选 人教版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8 人教版
《羚羊木雕》ppt180(说课) 人教版
《羚羊木雕》学案2 人教版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7 人教版
《羚羊木雕》ppt179 人教版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4 人教版
《羚羊木雕》学案1 人教版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6 人教版
《羚羊木雕》flash课件9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