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30字。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本文几近于一首散文诗,其间充溢的是众多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探究应与朗读结合,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自然的体会作者的爱与痛。  
  2.努力引起学生心灵共鸣。可以通过影视手段创设情境。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  
  3.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请学生简单介绍家乡的风物,调动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引出课题和作者。  
  一、  情境导入:  
  检查导学提纲一(1、2)完成情况。学生交流,老师进一步深入。  
  师:请同学们跟随画面,走进关东原野。(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个性的景物,配以音乐。老师同时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生:富饶、美丽  
  师:就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疯狂的掠夺、大肆的屠杀……  
  大屏出现日寇铁蹄下山河破碎的场景,教师插入画外音简介“九•一八”事变,引出课题。  
  简介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短短3个多月,东北沦陷,无数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家庭生离死别。整个关东原野白骨累累、血迹斑斑。从此,9月18日,这个日子连同痛苦和耻辱一通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上。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流亡在外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悲愤和思乡之情写下了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让我们走进《土地的誓言》,再回首那段痛楚的记忆。  
  生:作者为什么取个日本名字?他去日本留学了吗?  
  教师出示幻灯片,内容是作者照片及简介,背景图片红高粱。  
  作者原名曹汉文,笔名的由来:端木是我们中国古老的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取谐音“蕻良”。这样他的笔名就成了“端木蕻良”。这个名字非但与日本毫无关系,反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热爱。  
  二、  整体感知:  
  检查导学提纲一(3)的完成情况:  
  师: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看到文章的标题想到什么问题?  
  生甲:土地的誓言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