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个字。
二三散步(学生用)
渝北实验二中肖余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预习案
一、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3、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③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二、预习自测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步履蹒跚脚踝熬分歧
水波粼粼霎时讷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 春天总算来了。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