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10字。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析】
  1.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字词的掌握:婆娑(suō) 噩(è)梦  嬉(xī)笑
  撰(zhuàn)写雏(chú)菊  窒(zhì)息 剥(bō)夺 剥(baō)皮
  2.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现在请同学们看“20世纪十大天灾”图片。这是天灾部分,也就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面对天灾,不论危害多大,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下,人们只能一边痛惜天灾所带来的伤痛和损失,一边坦然承受。还有人祸,人祸指人为造成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 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5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 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长沙市常住人口的5倍。在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严刑拷打,随意杀戮。二次大战后至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事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不下一次大战的死亡人数了。
  通过刚才的数据能否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预设: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
  明确:20世纪的种种“人祸”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让人类伤亡惨重、涂炭生灵的,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2.关于奥斯维辛:
  向同学们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简介以及历史图片。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
  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
  3.写作背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