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个字。
功夫在“演”外——《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及感想
重庆外国语学校王君
我认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教学应该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高潮。该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文质兼美,因为故事广为人知所以和学生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我把这个单元作为了突破初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的一块试验田。四篇文言文四种教法,除了《陈涉世家》应用较为传统的教法之外,其他三篇都针对其文本特点,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改革。《唐雎不辱使命》用的是课本剧表演和导演说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隆中对》让学生用四字短语自由点评人物以此拉动对课文难点的理解,《出师表》则采用分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分别站在刘禅、诸葛亮、读者的立场上来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怀。三堂课都没有直接从文本字词入手,而是另辟蹊径“围魏救赵”,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灵活扎实。
在这篇文章中展示的是《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课内讲读课文。文章场面简单清晰,情节发展脉络清楚,矛盾集中尖锐,人物形象鲜明,文字以不艰深的对白为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因此,《唐雎不辱使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适合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天然剧本。所以,我的教学构思是采用分剧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导演说戏,观众和演员进行对话的方式进行活动型“文言仿真”学习。
课前,我利用早自习时间简单介绍故事背景,为同学勾画了重点词语。我在全班组建了六个剧组,每个剧组指定一位导演。要求每个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并排好课本短剧或者准备分角色朗读。
下边实录的是剧组表演之后的“导演说戏”部分。
【课堂实录】
导演杨雅云:我们这个剧组是特色是去掉了叙述语言,因为我们认为这样表演更紧凑,场景的变幻更自然。我们主要抓住了秦王的盛气凌人和唐雎的大义凛然来表现的,我觉得张钪表演的秦王和蒲涛表演的唐雎基本上把这两个人的性格还是表现出来了。
师:“盛气凌人”和“大义凛然”这两个词都用得不错,你们具体设计了那些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呢?
杨雅云:比如“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我们采用的是上扬的淡淡的不在乎的轻松的语调来读,显示出秦王根本就不把安陵国放在眼里的味道,而唐雎的的“岂直五百里哉”我们就设计得不卑不亢,语音不重,但是要严肃坚决不容回旋。
师:很好,语气上把握得有些创意。但是我从你的说戏中没有看到秦王和唐雎的变化。难道“盛气凌人”和“大义凛然”两个词语就能全部概括吗秦王和唐雎吗?剧本分析要分析出角色的情感微妙的发展轨迹,表演要表演出角色的让人不易察觉的变化,这样的导演和演员才是最成功的。
导演谷雨:我想说说我们剧组和其他剧组的显著不同的地方。我们在钻研剧本的时候,发现文章开头就不对。既然是秦王“使人”谓安陵君,那为什么文中引用的语言又直接是“寡人”呢?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处理,增加了秦国使臣和秦王对话的细节。这样剧本显得严谨些。
师:嗯,不错,连王老师也没有发现这点问题呢!请继续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