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70个字。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朱则光
  点评: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张伟忠
  师:2005年的10月17日,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难忘的,为什么?
  生1:“神舟六号”胜利返航!
  师:(屏显图片)对!因为激动人心而难忘,因为扬眉吐气而难忘!但是令老师难忘的,还有另外一件事,一件令人怒发冲冠,使人义愤填膺的事!谁知道是什么事?
  生2:日本首相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师:这位首相来不及换上和服,就急不可耐地去参拜了靖国神社!(屏显图片)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3:我们觉得非常悲愤!因为“二战”已经结束六十年了,日本依旧坚持自己错误的军国主义主张,依旧去参拜供奉有像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中国、乃至全亚洲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公然挑衅和野蛮践踏!(掌声)
  师:我们的敌人却成了他们的英雄!即使两件事的重叠纯属偶然,这也足以刺激我们中国以及亚洲人民那根敏感善良的神经!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及文字:走近戴望舒)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的歌唱——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标题、作者)
  [由时事热点导入,先扬后抑,要言不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
  师:我们的活动任务是“涵泳品味,体悟情感”。“涵”,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比喻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诗歌呢?
  生:反复朗读。
  师: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悟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音乐《神秘园》中深情背诵)
  [明确任务,注意老师用的是“活动任务”而不是“学习目标”,这其实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涵泳品味,体悟情感”则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法,重点是诗歌的语言和情感,方法是朗读、品味、体悟。这里有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地方:诗歌教学是让学生先读,还是教师先读?答案是要看效果。朱老师先读,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教学效果甚佳。]
  师: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告诉我们,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学生激情吟诵)(屏显:话题一:最想问的问题;话题二:最深刻的感受)
  [朱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以学为主的理念,“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给学生的感觉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自己的理解”则是暗示给学生一种读书和朗读的方法。至于让学生“学一学”“改一改”,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在学生朗读后,以学生的“问题”和“感受”切入文本,符合学习规律,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1:为什么诗人的手掌不是“完整”的,而是“残损”的?
  师:“残损”是什么意思?
  生2:伤残破损。
  师:那么诗人的手掌为什么是“伤残破损”的呢?(学生摇头,沉默。)
  师:同学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