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40字。

 《声声慢》说课稿
  程林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篇目,二是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环节,六说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说教材篇目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一个宋词单元。单元说明要求教学时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本单元选编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两篇都为略读课文。《声声慢》写于南渡后,抒发了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这不仅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开头七组叠词造句新警,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后文用几组意象逐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最后哀叹“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读者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强调“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从编者的角度看,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三个: 1、词的常识的教学,并大致理清词的发展脉络。2、引导学生欣赏宋词,把握词的内容与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诵读,并借此体会诗人情感。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七首词的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①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②学会品味语言,解读意象,揣摩凄惨哀伤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先直觉感知,再深入探究,后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循序渐进;②在诵读中体会,在赏析后诵读;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营造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深深理解与同情遭遇坎坷的女词人。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以诵读为线索,串起对内容、意象和情感的品味与赏析。
  2、诗歌作品的核心在于意象和意境的创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品味情感。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部分: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诵读法。诵读贯穿教学,感知内容,品味意境,体味感情。2、情境法。女词人颠沛流离,身世悲惨,《声声慢》字字生愁,愁绪浓稠。借助多媒体营造情境,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3、比较法。借有相同意象的诗句,体会揣摩意象特点。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重难点。要求学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讨论探究“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问题。
  另外反复朗读,可以化晦涩艰深为清晰明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接受美的熏陶。所以朗读法是本课的第二种学法。
  第五部分:说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因为在教学《醉花阴》时,李清照南渡前的生活学生已经知晓了。所以本节课的导入要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为了能营造教学氛围,激发情感体验,我采用激情导入。
  假若生命四季如春,没有疾风,没有残雪,阳光明媚,百花芬芳,那该多好呀!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唉,人生无常呀!设若股股寒流突然袭卷繁花翠叶,生命又何以堪呢?南唐后主李煜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若是灾难的爪子突然掐住一个幸福女子的咽喉,那是何等残忍!又若是这个女子因此而漂泊憔悴,无依无靠,白发苍苍仍茕茕独立,那又是何等悲苦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