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40个字。

  六、枣核萧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的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含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美籍华人朋友深沉的思乡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饱含深情的语言,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这情。
  2、教学难点: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交流、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听歌《我的中国心》,渲染课堂气氛。
  2、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1935年6月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39年赴英讲学,开始了7年的欧美生活,其间创作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建国后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后调任《译文》编委及编辑部副主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职。1979年8月,年近古稀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赴美旅途,参加30年来大陆与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并应邀到一些大学作巡回讲学,历时4个月。1980年完成《美国点滴》,课文即出自于此。
  3、认读识记
  萧乾(qián)蹊跷(qī qiāo)嫣红(yān)坳(ào)篱笆(lí ba)
  4、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5、结构梳理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4段,叙写美籍华人朋友托带几颗枣核和在车站接到枣核的情景。
  第二部分,5、6两段,描述朋友所住山城的环境和所住楼房。
  第三部分,7至末段,描述朋友后花园的布置,记述他要试种枣核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七、最后一课都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
  2、能力目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情感目标: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把握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变化过程。
  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速读、讲授、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读图(普法战争)设疑。
  2、介绍普法战争(兼作背景介绍)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土,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3、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做过教师。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磨坊书简》,描写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反映法国的学校生活。长篇小说《小弗罗芒和大里斯勒》和《富豪》,描写商业资本家和投机家的生活。在三部曲《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阿尔卑斯山上的达达兰》《达拉斯贡港》中,通过好夸口的达达兰的行为讽刺个人英雄主义。还有长篇小说《雅克》《努马•卢梅斯当》《不朽者》,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其中包括名篇《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剧本《阿莱城的姑娘》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