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10字。

  《报任安书》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胜:尽,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看见
  D.略考其行事  考:考证
  解析:选C。C项,“见”,通“现”,表现。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略考其行事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解析:选A。A项,古今相同。B项,“发愤”:古义为抒发愤懑;今义为决心努力。C项,“行事”:古义为行为事迹;今义为办事做事。D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表某种程度的副词,很。
  3.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解析:选C。C项,说文章“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不妥,应该说作者感情复杂,全文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
  (2)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二、语言运用
  5.在下面横线处另补两个事例。
  娇生惯养是培养低能儿的摇篮,高山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囚禁,词境为之一变;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