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9张,学案约1060字,音频朗读共5分31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赏析词中秋景,品味词作由外至内的崇高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和赏析的过程中,提高诗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革命气概。
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意象和意境,感受词中展现的内在和外在崇高美。
三、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激昂的革命热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式、点拨式
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杜甫的笔下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绘出了秋的萧瑟;马致远笔下有“枯藤老树昏鸦”,写尽了秋的苍凉;秋瑾也写到“秋风秋雨秋煞人”,道尽了秋的冷落。自古逢秋悲寂寥,大多文人多是悲秋,怨秋。然而,毛泽东却陡转笔锋,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番秋的韵味,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上节课我们主要是从外部结构对本词有了整体的把握,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分析本词内在的深刻内涵。
(2)朗诵诗词,整体感知:
集体带感情朗诵《沁园春 长沙》,回顾词的上阕中描写了哪些景。
(3)文本研习,仔细品味:
1.引用臧克家先生的话:“毛泽东的诗词是伟大的诗篇”,引出“伟大”与“崇高”的联系。
2. “崇高美”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万山(红) 层林(染) ——远眺
湘江霜天图: 漫江(碧) 百舸(争) ——近观
“看” 鹰 (击) ——仰视
鱼 (翔) ——俯瞰
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欣赏景中体现出来的“外在崇高美” :
1).视角的阔达(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2).规模的壮美(“万山”、“层林”、“漫江”、“百舸” )
3).色彩的绚丽(“红”、“染”、“碧” )
4).动作的有力量(“争”、“击”、“翔” )
3. 这些不同角度描绘出的秋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秋景怎样的特点呢?
(提示:与“枯藤老树昏鸦” 相比较)
明确:展示出了秋景“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4.思考:为何在毛泽东笔下 “寒秋” 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命力呢?
(提示:崇高美,从内在方面体现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明确:体现了毛泽东: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