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0个字。
1 在山的那边 2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4
3、短文两篇(蝉,贝壳) 8
4紫藤萝瀑布 11
5 童趣 15
6 理想 18
7 短文两篇 20
8 人生寓言 23
9 我的信念 26
10《论语》十则 27
11 春 29
12 济南的冬天 33
13 夏感 38
14 秋天 40
15 古代诗歌四首 42
16 化石吟 45
17 看云识天气 47
18 绿色蝈蝈 49
19 月亮上的足迹 50
20 山市 52
21 风筝 54
22 羚羊木雕 57
23 散步 59
24 诗两首 61
25《世说新语》两则 64
26 皇帝的新装 67
27 郭沫若诗两首 69
28女娲造人 73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74
30 寓言四则 78
1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3、通过解决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山的那边》: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两对父子去爬山,当他们大汗淋漓的爬上山顶时,一个小男
孩问他的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答道:“是海。”孩子又问:“海大吗?”“大,很大很美。”“海上有什么?”“有渔船,还有一艘大轮船,上面还有很多人。”小孩子兴奋极了,眼睛里透出闪亮的光芒。另一个小男孩也问他的父亲:“山那边是什么?”他的父亲说:“山那边还是山,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啊。”孩子无语。
若干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孩子的父亲相遇了,一个衣衫褴褛、满面憔悴,一个则西装革履、满面红光,在认出彼此之后,开始了他们的谈话。“老哥哥,看来你的日子过得好啊,这是为什么?”“是我的儿子有出息啊,他上学时成绩优异,考上大学,后来又靠自己努力创办了一家公司,我才有了今天啊。”“唉,我的儿子只能在山上放羊,我的命真苦啊。你的儿子咋那么有出息?”“我儿子说,正是因为当年爬山,我告诉他山那边有海,才让他有了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才使得他发奋读书,创下今天的一番事业。”老人无语……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事业有成的那个男孩为什么能够成功?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怀着梦想走出大山的人,他就是王家新,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在山的那边》,看看他是怎样走出大山的?请同学们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 划分诗歌朗诵节奏及重读字词,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诗中的“山”和“海”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3、 为什么说“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4、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一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想?
5、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了解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一、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