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63张。有教案,约4020个字。

  《与朱元思书》配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品读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描述自己旅途所见,写出了从富阳到桐庐的山光水色。
  2.文体常识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3.文章体裁:骈文
  特点:首先,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架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数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我节奏。
  1.读准字音
  缥(piǎo  )碧急湍(tuān  )
  窥(kuī )谷轩(xuān )邈(miǎo  )
  泠泠(líng   )作响鸢(yuān   )飞戾(lì    )天
  经纶(jīng  lún       )横柯(kē  )上蔽
  嘤(yīng      )嘤成韵千转(zhuàn       )不穷
  2.朗读课文
  注意重难点字音,停顿等。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注解、工具书,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课文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净:净尽、无余: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
  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