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有效教学的几点设想
浙江省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罗燕
众所周知,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论》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学习,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再单纯地、机械地记忆、模仿,而是动手、动脑、实践,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前者,强调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的内在机智;后者,强调了学生有效学习的突出特点,这就使教与学对立统一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语文课程改革后,打破了 “一部教材讲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模式以及用单维的学习和机智,而对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将中小学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无疑更强调了语文教学以及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发展性。那么,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语文课应该怎样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以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下面我就结合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与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言能力分解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这五级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积累经验向理解发展的有效学习过程,要想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谈自学能力的培养》)。它包含了两方面的要义:一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二是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两种自学能力,实质上都是“经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名词,“它表示在过去生活中的感受”,是对知识的积累;后者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是进行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基础”(《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孔企平)。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让自觉能力成为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基础呢?结合新教材、新课标和教学实践的点滴所得,笔者利用“‘学案’培训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案”,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地探究完成学习的方案。其具体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