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50字。

  孔孟论学习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词语积累
  4. 语句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还没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废井。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5. 古文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翻译方法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6. 作者、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