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闸北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末练习卷(2005、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题。(22分)
  民 间 艺 术 的 当 代 变 异
  冯骥才
  ①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②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因时而变,因人而变,而且是主动地变。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然而,民间艺术却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或是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纳西古乐和河南的泥泥狗,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③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即使变,也会非常缓慢。一般的规律看,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④从民间艺术史来看,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变异是在近代。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它们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愈是挨近城市的地方,民间艺术的变异就愈明显。这种变异是不可克制的,也是正常的文化现象。
  ⑤然而,更强烈的变异却发生在当代——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固有的民间艺术发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这是我们都看到的;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⑥那些摆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各个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是真是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⑦特点就是旅游的最大卖点。
  ⑧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同时,旅游产业也必须拥有这一份巨大而必不可少和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表面看,好像是题材与风格中发生了变化——唐老鸭与圣诞老人进入剪纸,迪斯科的动律渗入了民族舞蹈,其实远非如此。从深层看,民间艺术中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的便是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⑨过去乡间妇女在缝布老虎时,心中想着的是生命的阳刚之气与避邪之威,现在却和批量地加工布娃娃没有两样。
  ⑩商品化是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这种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条出路吗?其实我们现在这种将民间文化直接而功利地转化为商品的做法来源于美国,这只要到夏威夷看一看美国人如何将土著人的民间舞蹈转化为穿着草裙为游客廉价地表演就行了。他们是设法把民间艺术变成美元。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在欧洲和日本,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著,把民间艺术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11)我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就其目的来说,就是——不只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来源:文艺报
  1  第2自然段中的“共性”是指                                   (2分)  
  2  从文中看第1自然段中的“为什么”是一个               句,作者对此的看法是:(3分)
  (1)                                                                            
  (2)                                                                            
  3  从文中看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主要指的是             ;第5段中“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
  艺术”指的是:                                                               (3分)
  4  第6自然段中的“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是真是伪”,作者的本意是说这些民间艺术是—种   
  民俗,因为                                                                    (3分)
  5  第10自然段中的“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请在文中为这种说法找一个依据。   
  (2分)
  6  从文中看“民间艺术”的主要价值体现在:(3分)      
  ①
  ②
  ③
  7  为了突出特点,文中多次用到对比。下列关于对比的说法,有误的—项是:(    )  (2分)   
  A  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对比,凸现了民间艺术历久难变的特点。
  B  闽地的南音与河南的泥泥狗对比,表现的是民间艺术的多种形态。
  C  缝布老虎时的不同心态的对比,突现民间艺术内在灵魂的缺失。
  D  民间艺术两种出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拯救民间艺术的执着、虔诚。
  8  文中分析了民间艺术发生变异的原因,其实,生活中发生变异的不仅仅是民间艺术。请另举一具体事例并简要分析它变异的原因。(80字以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5题。(18分)
  庄 周 的 燕 子
  格  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看来他不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陷入了沉思: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或高树,以免遭到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来害他。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簇簇,—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叫声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