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秋 水
安徽马鞍山二中  鲁峻
【教学目标】
1、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通过诵读、感悟、比较,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本文寓意,初步了解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进一步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2、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2、比较法。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节选的文段和全文的比较来理解寓意,领悟庄子的思想。
3、质疑法。联系庄子的思想和《秋水》全文对文章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段时间我们连续学习了三篇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散文,从孔孟到荀子,正如著名学者南怀瑾说的:“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饭,我们是吃饱了,那么,心灵需要药的安慰时,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庄子《秋水》
二、一读课文,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1、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及句内停顿。
2、学生用多媒体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其他学生与自己的总结对比,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设计说明:本文短小,文字浅近,学生可以大致读懂文章,课前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和总结。)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东面而视(面:动词,面对,面向。东面,古指面朝东,今为方位名词)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古指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现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有见识的行家。)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按时令,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
(4)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