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680字。
  天水市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叨扰(tāo )  戕害(qiāng)    按捺不住(nài)     亘古不变(gèn)
  B.愧怍(zhà)   商榷(qùe)      皓首穷经(hào)     怏怏不乐(yàng)
  C.桑梓(zǐ)    摭拾(zhé)      长歌当哭(dàng)    熠熠生辉(yì)
  D.殷红(yān)   孝悌(tì)       悄无声息(qiǎo)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作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B.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在这一次的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的竞选活动中,他又是唱,又是跳,已经脱颖而出,但终因其他竞争对手水平更高而败下阵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记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的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