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8230字。
临渭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卷满分l20分,答题时间l20分钟;
2.本试卷共8页,分第l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l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上;
3.答第1卷前,将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4.答第Ⅱ卷前,将答题纸上装订线内的栏目填写清楚。
第1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风靡(mī) 前倨后恭(jū) 贻误 至高无尚
B.缟素(gao) 吹毛求疵(ci) 蝉联 克敌致胜
C.载客(zǎi) 踽踽而行(yǔ) 光牒 蓊蓊郁郁
D.消弭(mí) 靡靡之音(mǐ) 坐落 终南捷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富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梦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心积虑,死而后已。
B.他对这一切不以为然,把他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C.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D.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安之若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B.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色彩的“东突”势力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 国军事打击的支持,试图拉开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
C.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
D.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23人遇难,6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终将分离。
③地皮——,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④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待问题,但从他们的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A.抢救即使紧缺形迹 B.营救虽然紧俏形迹
C.抢救即使紧俏行迹 D.营救虽然紧缺行迹
5.选出下列“其”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C.距其院东五里 D.其孰能讥之乎
6.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文段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8题。(每题3分,共6分)
汉学是什么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l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l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l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