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练习分为基础题、提升题和创新题三部分。)
《诗经》三首
●点击学习目标
▲ 知能目标
1.理解三首诗中采用的比、兴、赋手法的作用与效果。
2.体会《卫风•氓》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秦风•无衣》三章内容各有侧重的构思特点;体会《邶风•静女》不多写见面时的欢声笑语,而通过馈赠信物来表现相爱之情的新颖构思。
3.掌握《诗经》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语言风格和章法特点。
▲ 情感目标
1.体会《卫风•氓》中被遗弃女子醒悟、悔恨与决绝的情感和刚烈性格,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2.感受《秦风•无衣》中始终洋溢着的慷慨从军、气势高昂的战斗激情,从而受到精神熏陶。
3.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女之间的炽热纯真、一往情深又含蓄的爱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 重点难点
1.在充分了解写作背景下,理解各诗的感情基调、构思特点。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各诗的写作特点与表现手法。
3.三首诗中部分难字难句的理解与掌握。
知识库存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秦以前,只称《诗》或《诗三百》。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各诸侯国民间诗歌,不少篇章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统治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爱情;《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除《小雅》中保存了少量民歌,其余几乎全是贵族诗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共40篇,大多是宴会、礼祭等颂德歌功之作。长期以来,《诗经》受到极高的评价,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赋、比、兴
《诗经》中的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4.字形辨析
靡:风靡 愆:愆期 惟:惟一 陨:陨落
糜:糜烂 衍:繁衍 帷:帷幕 殒:殒身
●探究互动平台
探 究 平 台
【整体把握】
1.《诗经》这三首诗各表现怎样的思想主旨?
※《氓》通过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叙述了她不幸婚姻的全过程,全诗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对自己所托非人的悔恨和坚决与负心汉分手的决绝,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昴的军歌,反映了兵士间的团结友爱和饱满的战斗激情,表达了兵士的保家卫国的决心;《静女》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把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出来,也表达出男女之间的一往情深。
2.这三首诗结构思路有何特点?
※《氓》是首叙事诗,故事完整,大体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全诗六章,其中前两章写婚前氓对女主人公的态度;后四章写婚后氓态度的变化。
《无衣》共三章,每章各五句,各章词句略有区别,而内容基本相同。开头设问,接着作答,整首诗三章结构相似,句数、句式相同,表意相近。
《静女》全诗三章,每章各四句。两章写了赠送信物,重点突出。且把两件小礼物分成两章来写,逐步把男青年激动的爱情,推向高潮。
《氓》结构图示:
恋爱 婚变 决裂
温柔 伤感 清醒
【内容探究】
2.《氓》中“乘彼垝垣”的是谁?“复关”又作何解释?
※ 有三种理解:①“乘彼垝垣”的是“我”,“复关”代称氓;②“乘——登上。垝垣——倒坍的土墙。复关——本来是那个男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那个男人。”③“乘彼垝垣”的是氓,“复关”释作“回来禀报”。
3.《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何作用?“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 这首诗开始使用有问有答的形式,足见其为秦军士兵之间的集体唱和,恰当地把士兵团结友爱、亲密无间和同仇敌忾反映出来。各章最后一句从精神到行动,表现了秦军士兵同仇敌忾、团结协作、慷慨从军、保家卫国的精神状态。
4.《无衣》中“与子同仇”中的“仇”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