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诗词五首》教案
大阳中学 陈小小
一.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的五首古代诗词,风格各不相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邃悠远。从不同角度表述了的心志,抒发了人生情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宜立足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同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二.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古代诗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宜以学生的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进而深层次挖掘古代诗词丰富的内涵。教师可用录音或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对疑难处加以点拨。由于课文容量较大,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复习《相见欢》中写“愁情”的词句。
二. 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多媒体展示关于李煜的资料。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献城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 学生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
(3)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 让学生尝试背诵全词。
3. 师生共同研讨,理解全词。
(1) 学生提出个人不理解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决。
(2) 教师对重点问题点拨。
A.据说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B.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要点:A。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B.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愁思如春水一样的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三.导读《将进酒》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A. ,千金散尽还复来。
B. ,缘愁似个长。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 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5. 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感情。
(1)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 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