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节奏
甘肃省山丹二中 相正平
[教学目标]
1、懂得写文章为什么要讲究语言的节奏,让读者读着顺口,听得入耳。
2、懂得对于作品的音韵节奏之美,应从哪些方面去欣赏。
[教学设想]
1、对于语言的节奏,学生在平时的课文学习和练习当中都曾涉及,但并不系统,本文从理论上讲了语言节奏的形成,可使学生获得一些理性认识。
2、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语言节奏的认识。可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的节奏,以此加深学生对语言节奏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进而使学生理解作者没有谈透彻的问题“情与声合”。
3、以练为主。可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琢磨如何增强语言的节奏。
4、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片2)
余秋雨先生曾在《绑匪的纸条》中引用过一个绑匪写的纸条: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余先生认为这个纸条文化含量很高。请同学们围绕如下提纲阅读课文,并语言的节奏方面说说这个纸条为什么“文化含量很高?”
二、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如下练习:(幻灯片3)
1、本文谈语言的节奏,为什么要从音乐的节奏谈起呢?
2、对于作品的音韵节奏之美,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领会和欣赏?
3、课文中多次用到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看看所举的例子和引用名言各起什么作用?
三、学生讨论练习,教师归纳明确:
1、开头先谈音乐的节奏,一方面是因为节奏本身是音乐上的术语,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借音乐节奏的作用来说明语言节奏的作用。这样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从词语的精心选择方面,看字调的平仄相间;灵活地调整词语,使章节匀称,句式整齐,也能造成语言的节奏;恰当地运用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的节奏吏鲜明、更强烈;另外整散结合的句法,也会打破句式的平板,使语言的节奏更加鲜明。
3、开头引王力和刘大櫆的论述,是为了说明“节奏的产生,凭借的是字调的平仄变化。”王力的论述侧重在诗词方面,刘大櫆的论述侧重说明散文方面。接着引用老舍的话,是为了说明“汉语的音韵上的特点,也被现代文章家们所重视,广泛地用在写作中,以增强语言的声音美。”
引用沈约的论述是为了说明怎样才能使字调的平仄相间,音韵整齐。沈约的比较难懂,所以作者再引用老舍的作进一步浅显的说明。后面举两个现代散文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些优秀的篇章,不但在字义上煞费苦心,还肯在字音上下功夫及取得的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