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只可欣赏不可复制——苏教版九年级上《散文家谈散文》课堂教学实录
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高级教师 海安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崔益林
注:这是执教者为连云港支教学校全体老师所上的一节示范课)
时间:2009年10月20日
地点:江苏省灌云县图河中学报告厅
执教者: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高级教师 海安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崔益林
导入新课:引入白鹭
师:同学们,上周末,我和咱们图河中学的教导处主任一起驱车去了10多公里之外的沂河,应该说,这是我有生以来,除了长江、运河之外,看到的第三条大河,很骄傲,为这里有这么一条大河而骄傲。放眼望去,是怎么看也看不到尽头的沂河大坝以及碧波荡漾的沂河水,是挺拔高耸的白杨树,是成群结队的牛和羊,沂河的对岸是遥望青葱近却无的麦苗……但是最让老师感兴趣,不是这些,倒是在咱们南通不常见的伫立徜徉在河岸,频频走来走去 的一种水鸟,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是什么鸟了吧!
生:知道,老师说的一定是白鹭。
师:好,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来认识的一种水鸟——白鹭,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到第十三课。
(板书)散文家谈散文
师:这是一篇文学短论,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晓雪的文学评论《关于散文〈白鹭〉》,一篇是现代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郭沫若的《白鹭》。
(板书) (空一行)
白 鹭 关于散文《白鹭》
郭沫若 晓雪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把两篇文章的顺序颠倒了过来,我想问一问同学,知道老师这样做的用意吗?
生:老师,我想你这样做还是从这篇文学评论本身的特点出发,为了让我们能够从感性上去认识郭沫若的《白鹭》,再从理性上去认识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这样安排顺序,完全符合我们认识的规律,是这样吗?
(板书) 感 性 理 性
师: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在读声中开始今天的这一堂课。请大家一起朗读郭沫若的《白鹭》,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与我们所见到的白鹭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读声引领
(板书)一、朗读《白鹭》 走近白鹭
生:(回答要点)白鹭是一种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杜甫让这个水鸟成为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材苗条而修长,它们不仅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还有很细长的嘴和脚趾,它的全省披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种水鸟,更主要的是我们来欣赏一下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一次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当然,这一次读的要求一定要比第一次高,姑且我们把它叫做品读,在该同学品读的过程中,大家跟着一起来思考这样二个问题:
(副板书)①文章第①段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有什么作用?
(副板书)②文章是怎样来表现白鹭形体美的特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