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诗经》,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通过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感情及意境,鉴赏艺术特色。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三首诗歌,感知诗歌大意,然后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氓》是叙事诗,在理清叙事线索的基础上用诵读法体会叙事中的感情。《无衣》是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加深了诗歌感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静女》是第一人称的抒情诗,让学生通过自读了解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三首诗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唱的形式。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理解鉴赏《诗经》中开创的“赋、比、兴”诗歌艺术手法。
 2.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节拍初步诵读古诗、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2.体会作品中秦人为了捍卫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勇武精神。
 4.鉴赏古代诗歌深远的意境,生动形象的画面。
 5.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女主人公纯真刚烈的性格特点,出征战士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
 6.鉴赏古代四言诗整齐和谐的韵律节奏以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弄清诗中词语的含义,把握三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卫风·氓》中的艺术形象。
 3.《秦风·无衣》中的武勇精神。
 4.《邶风·静女》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歌颂。
 (二)疑点
 《邶风·静女》的前八句是写实还是回忆?
 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抓住主要抒情语句,如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以此去领会诗歌的主题内容。
 2.通过学会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4.要用心灵去感受,要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教师对关键词语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四言诗的节奏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2.指导学生试译其中一二首诗,诗句可长可短,押韵可严可宽。教师及时评价,点拨补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介绍《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中的艺术形象及主题思想。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学习鉴赏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我国诗歌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