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让我欢喜让我忧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体会
04级中文教育硕士脱产班 123号 姚巍
纵观历史,环视全球,任何国家,任何时期,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无不反映在教育上,无不从教育上寻找原因与出路。历来社会众贤,治国帅才,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异常强调培育时代英才。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教育的兴衰史,就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进退史。
历史如此,他国如此,欲以后发型优势赶超发达国家的当今年中国更该如此。特别是在世界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与飞速发展,随着国际竞争方向的转移和异常激烈,教育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可是,目前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时代急需富有个性、敢于创新的具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由于(1)中国老百姓读书求仕途、官本位的功名利禄思想仍然蒂固根深;(2)长期形成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难以解决;(3)传统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特别是由此产生的高考制度影响至深至广;等等,使得我们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几乎没有任何市场,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大部分成了“考试虫”。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根本变革,其坏影响将是不堪设想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不为此而忧!
让人欢喜的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众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政府狠下决心,投入巨资,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讨,融通古今,兼收中外,及时地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此,本人欲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将自己学习的一些感受写成文字,以能涂满数张白纸。
其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是完整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的基本属性,二者是统一的、融合的。”这就避免了以往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倾向,这种叠加法的界定,阔清了语文课该教什么和该学什么的问题,使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因了这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