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一、导入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月抒怀,那同学们能想出那些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以上的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记承天寺夜游》咏月却别具一格,你想知道怎么个“别”法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停顿及字词的含义。
ppt:解:脱户:窗户然:……的样子念:想到遂:于是
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于:在但:只耳:罢了
2、师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语气及感情
三、深入探讨
(一)描写
过度:老师读完了,现在轮到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文章的停顿和语气。读得很好,请同学们画出文章中的描写句。(板书:描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过度:该句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假设一:积水假设二:月亮
有谁能确定答案从文中找出依据的?(积水前有个“如”字)
过度:哦,好,那你把这句话翻译一遍。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水一样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过度: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夜月色有什么特点?用四个字。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月色如水等
过度:可以说,前半句没有一个月字,却恰如其分的写出月光之美,月光下的竹柏的影子也是交错纵横。好,同学们现在来对比这两句话: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
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能否去掉加点字?不能,这个字点明了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之美,让人如临其境。
(二)议论、抒情
过度:让我们再来齐读课文,感受这月色如水之美。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的作者说了什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过度:xxx同学,你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那里没有月色?那里没有竹子和柏松?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过度: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和张怀明是“闲人”呢?哪些语句和“闲”有关?
假设: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睡不着觉起来,不顾时辰与距离寻伴赏月,有闲情逸致。
总结:ppt:作者与张怀明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