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00个字。

  《背影》教案
  (一)教学时间:(二)教学班级:(三)教案作者: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三)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教学难点
  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
  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教学方法
  (一)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
  (三)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四)提问法
  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安排
  读书,运用字典查出生字词并记住他们,上课时将提问调查解决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播放Flash动画歌曲《父亲》
  2、 导入:是啊,正如歌中所唱“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是那登天的梯”,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叙事记实散文《背影》,就是一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2页,让我们一同走近作者,共同感受这份浓浓的父爱吧。
  (三)、新课进行
  1.师生联合进行作者简介,老师可检查预习的作者情况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2.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二、整体感知。
  播放《背影》视频录音,回答下面问题(1—4为抢答题)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明确:(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2.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明确: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