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90个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苏省盱眙中学刘立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了解歌行体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朗诵、评论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你还记得有那些作品?(《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八月秋高风怒号()(2)高者挂罥长林梢()
  (3)下者飘转沉塘坳()(4)俄顷风定云墨色()
  (5)布衾多年冷似铁()(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常识介绍
  (1)关于歌行体: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2)关于杜甫: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杜少陵、杜工部,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过“安史之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因此,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兵车行》《北征》《秋兴八首》等。
  (3)杜甫的人生:有人为杜甫草堂写了一副楹联,(板书)“十年幕府悲秦日,一卷唐诗补蜀风”。道出了诗人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个人际遇和目的。“十年幕府悲秦日”概括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不愿再作一筹莫展的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儿,因而于759年,弃官西行,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肃逃到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