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点击高中现代散文 探究语言美学精微
作者: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刘方池
发表在《中学语文》2005、1

高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心灵之花在优美的范文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滋润,唤起学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审美的触发点,如让学生放声朗读,大胆联想和想象,以及进入文章情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学中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充分强调从散文美学因素生成出发,和学生共同挖掘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做到学习中有心偶会,有思而至,然后得以无机自动,天籁自鸣的情趣和美趣。下文针对高中现代散文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讨。
一、 叩响音韵之美
散文所塑造的生动优美的形象,既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媒介是语言。作家把词语运用在一定的语境中,使语言获得较之孤立存在状态的词语远为丰富而具体的涵义。语言作为一种观念的符号系统,通过读者的吟咏诵读和心理活动,然后才有可能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艺术形象来。我国古代文论对文学语言的音律极为重视。梁代的沈约说:“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同样,语音的作用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散文偏重于抒情遣兴,表现出来的低回往复和绵延不尽的情趣借助散文的音律进一步加以表现和完成。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大量叠词的运用,更显示了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所在。例如,荷叶很密,是“田田”;出水很高,是“婷婷”等等,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而且,朗读起来也节奏鲜明,韵律协和,自有一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音乐感。
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学中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音乐能使人产生美妙的艺术联想,并且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荀子在《乐论》中概之曰:“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语言音韵方面的审美教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