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9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
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设计(二)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