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2330字。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陈光武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3)                             ,穷岛屿之萦回。    (王勃《滕王阁序》)
  (4)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商旅不行,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B.谓初机之士         机:机巧
  C.胁肩以入市         胁:缩敛
  D.利嘴长距           距:距离
  3.下列句子,全部能够表明作者关于“隐”的看法的一组是(    )
  ①夫隐,自闭之义也。
  ②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③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
  ④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⑤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⑥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简要叙述李生与娄公的关系及娄公的身份,点出写作本文的缘由,并为下文的议论作好了铺垫。
  B.作者对小隐和大隐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小隐和大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而隐于何处是区分小隐和大隐的重要标志。
  C.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乾没氏”之徒的形象,这是“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的有力证明。
  D.本文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比斋本身作记述描绘,而是借朋友请求为娄公写“记”一事,以对话的形式巧妙延伸,从题外作淋漓发挥,对世间那些借隐居之名沽名钓誉的人进行讽刺和批判。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2)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3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在地上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聚拢下起雨来,自己已经被淋却一心挂念划字的女孩。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袭人一脚。(《红楼梦》)
  B.葛朗台的弟弟给葛朗台一封诀别信,大致意思如下: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我欠了近四百万的愤,无力偿还;只是查理这可怜的孩子,他已经无家可归,你应当帮助我。这封诀别信使葛朗台一夜没睡好,对弟弟的去世很是悲哀。
  C.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D.“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高觉新以优异成绩得到中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