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活语文,贵在“三学”
海丰县赤坑中学 郭春红
许多同行都说:中学的所有课程唯语文最容易教也最难教。最容易教是因为大多数中学生均能看懂课本中的所有文章,都会基本的读写,教师即使随便上课,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这种看法是把语文教学等同于做饭,认为无新意可言或不愿下功夫探讨语文教学的内涵,易教是怕深入,是难教的托词。最难教是因为学生普遍厌学语文,课堂烦闷枯燥,教师详讲细讲,费九牛二虎之力,使出浑身套数,仍难找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对学生不重语文而束手无策的感叹。因此,这两种意识支配下的语文教学均是失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学生越学越烦越生厌,教师越教越招人嫌。为解决好这一个问题,就必须巧化教师的教学意识,分析和正视产生语文易教与难教的原因,而关键是如何做活语文课堂。
一、“三有”是产生易教的根本原因,单纯依靠现成教学工具下的教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依赖性和盲目性,这种教学,师生难以共鸣,课堂如同一面锣,只见教师敲,不见学生响,师生各玩各的。要教活语文,教师贵在学当缝衣匠。
时下的中学生,均有一定的基础,都能基本的读写,教师只要教会生字新词,管好课堂纪律,成绩就不会太差,这是一部分教师产生易教的原因之一;有现成的教案和教师用书,是一部分教师产生易教的原因之二,该讲的教师用书上都有,该说的教参上都以列明,只要捧着教参和教本,天天教学都平稳;产生一部分教师易教的原因之三是年年一样的教材,凭自己数年的教学,已有一定的经验,闭着眼睛也能教。其实这三种教学都忽视了语文这一课程的灵性,凭此教学,讲课毫无新意,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无兴趣。因此,为了教活语文,教师得学缝衣匠。
一学缝衣匠的裁剪功。缝衣匠能把不同布料裁剪出各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