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平静叙述的深度震撼——《清兵卫与葫芦》课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难点:理解志贺直哉人道主义写作态度,透过他看似浅易平实的生活叙事(平静情节)下的毁灭主题的平静表达,及这样的表达所产生的深度震撼。
(二)重难点突破手段:
1.结合叙事学,进行情节诱惑下的深度解读。
2.引导重点细读,分角色朗读,进行体验式学习。
3.引导个体性理解,联系生活,激发感悟。
教学实录
(一)预习作业
1.简要阐述故事情节。
2.概括小说主题。
3.阅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何感受?
【分析】教育应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而这一能力也恰是新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的。
真正的读书过程应是一个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再产生问题到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预习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教师的角度说,可以借助学生的预习结果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力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分析学生的预习作业可以发现,他们能概括基本的故事情节,但是对于主题的把握和对课文略深的理解却有不少偏差,这正透露出学生缺乏对文学的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故在教学中,主要围绕学生的不足进行课文解读。
(二)教学过程
1.分析预习情况,点出学生对主题和阅读感受的把握不当之处。
2.理情节
情节框架:
结局 放弃葫芦 热衷绘画 (倒叙悬念)
开端 痴迷葫芦,父亲反对
发展 发现一个新的葫芦而爱不释手
高潮 葫芦被教员没收,被父亲砸碎
高潮 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 改变爱好
3.展示小说的主题理解
呼吁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批评“大人”粗暴的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联系现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或听说过。
学生阐述他们所知道的类似事件。
4.小说围绕葫芦来展开情节,以倒叙手法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那么小说具体又是如何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对家长专制而扼杀孩子天性的现象的痛心的呢?
设置相关问题
(1)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达到怎样的程度?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加以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