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个字。
初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yw8002
主备
教师 秦嫣雪 授课
教师 备课组
签字 年级管委会
签字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课型 讲读课 第周,第课时
学习
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 理解凝炼含蓄的语言,领会作者的心境。
重点
难点 1、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会意境。
2、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学法
指导 朗读法、回答讨论法、创设情景法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课前预习案2+10)
资料链接:
我来介绍苏轼: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死后谥"文忠公"。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我来介绍张怀民:张怀民(字梦得,又名偓佺,湖北清河人)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位于黄州的承天寺(故址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南,宋时承天寺在大云寺前,与临皋亭相近),他与苏轼兄弟均有往来。
我来介绍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题目解说:《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1、文学常识填空:《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豪放词风。
2、给加点字注音:
遂(suì)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交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