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有教案、学案,约15700个字。
兆麟初级中学初一学年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
学案编号:7-3-16-A 主备人:侯晓林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能力:1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3了解小说情节曲折对读者兴趣的吸引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美好的生活。
重点:1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学会分析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难点:1本文最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2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生活中事物的不同感受。
安排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目标:正音析词了解小说大意,整体感知分清层次。
教学互动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风筝》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对鲁迅的童年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从散文诗和散文中所了解到的鲁迅的童年生活。那么小说中的(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怎样的呢?本节课学习以鲁迅童年生活为原型的小说《社戏》。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我们学过鲁迅的作品,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什么叫社,什么叫社戏?
“社”,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社中有“庙”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3小说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