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点字词,
  使:派遣以:用,拿,把,介词
  易:交换其:加重语气,一定
  加惠:给予恩惠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
  虽:转折连词,即使然:代词,这样
  于:从弗:不
  使:派遣,动词。使:出使,动词。于:到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盛气凌人、蛮横、欺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评析: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第二段: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重点字词:
  以:用,拿听:听从
  何也:是什么原因呢?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忙
  以:凭借以:因为,介词
  错意:置意。错,通“措”广:使……扩充,形容词使动用法
  逆:违背轻:轻视,看不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