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体悟情感,重难点突出,有配套教案约2550字。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一单元是爱国情怀的主题,主要是让学生倾听爱国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学习本文要求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作者巧妙剪裁和布局的写人记事方法。
二、学情预估
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中同窗思乡的心理活动和表达思乡心切的独特方式,来体会海外游子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的心境。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五、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1、自读课文,围绕“枣核”将课文分成四部分,并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思考“枣核”在文中的作用。
2、在文中画出能表现同窗依恋故乡的语句,选择其中的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前者是为分析课文结构服务的;后者是为理解人物情感服务的)
一、导入
小小的枣核很不起眼,但在一位久居异乡的美籍华人眼中,来自故乡的枣核却无比珍贵。这是为什么呢?这几颗普普通通的生枣核承载着一份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的散文《枣核》去寻找答案吧!(PPT)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听朗读,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PPT)
2.积累字词,为部分生字正音。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PPT)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枣核;第三段、见枣核;第七段,话枣核。[板书: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主题)
3、小结文章四部分结构。(PPT)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