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6470字。
小狗包弟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揖(yī) 处分(chù)
血泊(pō ) 弹冠相庆(ɡuān)
B.浩劫(hào) 叱骂(chì)
教诲(huì) 绿草如茵(yīng)
C.拍摄(niè) 租赁(lìn )
解剖(pōu) 罄竹难书(qìnɡ)
D.修葺(qì) 舔舐(shì)
内讧(hònɡ) 怙恶不悛(quān)
【答案】 D(A项“处分”的“处”应读chǔ;B项“绿草如茵”的“茵”应读yīn;C项“拍摄”的“摄”应读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租赁 驾驶 呻唤 坛坛罐罐
B.熬煎 寂寞 歉意 绿草如荫
C.羞耻 责备 款待 一蹋糊涂
D.虫蛀 内涵 作缉 逆来顺受
【答案】 A(B项“荫”应为“茵”;C项“蹋”应为“塌”;D项“缉”应为“揖”。)
3.对“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了自由,没了尊严。只是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B.“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有了自由,没了尊严,但“我”乖巧顺从,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C.“我”惭愧,“我”天天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但“我”没有自杀。
D.他们把“我”当成了狗,只是没有像解剖狗那样将“我”剖腹杀害,真是万幸。
【答案】 A(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变成了包弟”是比喻的说法。没折磨死是幸运,而不是“我的乖巧”。)
4.对原文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地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B.包弟在当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它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
C.巴金在怀念包弟,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
D.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
【答案】 D(关于他愧疚不安的原因叙述不对。)
5.本文在艺术上的特点,下面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在语言上,一是质朴,二是描绘生动。在质朴的语言中道出真情,在表达感情上又真切动人。描写文字中,用词精当准确,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B.以情动人。这篇文章把理念、思想寓于精彩感人的事件叙述中,在描写中体现真情,在表达中饱含情思,不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泪下。
C.使用了衬托手法。文章开篇描述了另一条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的事,用来反衬作者当年为保全自己而弃狗的懦弱。
D.本文揭露了“文革”的罪恶,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答案】 D(本项不属于艺术特点。)
6.下面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的变化: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B.本文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故事进展自然顺畅,过渡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地方。
C.本文在思想上呼唤人性,也讴歌人性,倡议人们应爱护动物。
D.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的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内心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深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答案】 C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