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4小题,约6310字。

  2012年春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1.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chí(    )不定,有点龙吟凤哕(     )的意味。                     ——选自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②我是颗颗璀càn(    )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    )绿野大地。            ——选自纪伯伦《雨之歌》
  2.请分别在下边的方框里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①深恶痛      意思:             ②正     危坐  意思:        
  3.古代对不同年龄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如“总角”,指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代指童年;又如《桃花源记》里提到的“        ”,是指不束头发、头发下垂的儿童;再如“       ”,是指古代男子成年20岁了。(2分)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将诗词句补充完整。(2分)
  反衬,是古代诗词常用来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之一。有些诗词同时在用字上也讲究相对,使反衬手法达到极佳的表现效果。如李白的“   头望明月,   头思故乡”,用月亮的圆来反衬人的不团圆,思念之情更浓。又如晏几道的“落花人   立,微雨燕    飞”,用燕子的成双成对来反衬愁人的孤独无依,忧伤尤显浓重。
  5.下列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更正。(2分)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行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       ;        改为      
  一、 游沙岛,求观月之“四美”(16分)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①;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②顷刻之玩③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④,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⑤之中⑥,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⑦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⑧、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胜:最好  ②蕲(qí):求。③玩:赏玩、欣赏。④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⑤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⑥当……中:处在……之间。⑦尽却:全部退去。⑧阆làng风:传说是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阆风、瑶台、广寒宫泛指仙界。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宜(     )   去(     )  望(     )   是(     )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观中秋之月          B.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C. 今余之游金沙堆      D.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
  8.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两处)(2分)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9.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