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80个字。

  第9课《故乡》导学案45×2
  一、导入学习内容
  提起故乡,人们自然会想起那桃花盛开的美丽,小桥流水的清幽,牧童短笛的悠扬以及民风人情的淳朴。故乡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美好,令人神往。于是,人们总会在饱经思乡之苦和深受辗转之累后,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但一切在变,再次展现在眼前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读鲁迅的《故乡》,跟他一起同行,才忽然感觉到现实的故乡让人无限悲凉;为什么昔日的童年伙伴如此麻木心酸?为什么当年的“豆腐西施”竟如此粗俗尖刻?是什么改变了这些?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乡》,一起去探究这些问题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其本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2、分析闰土、杨二嫂、“我”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探讨人物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3、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认识封建社会腐朽制度对人性的影响与扭曲的罪恶。
  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
  1、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生字注音。秕谷鹁鸪颧骨折本潺潺伶仃恣睢
  2、在文中标出下列词语并解释。萧索家景无端如许鄙夷辗转恣睢
  景况伶仃愕然寒噤松松爽爽
  3、查阅相关资料:①作者和其代表作品;②《故乡》写作背景。(小组内交流)
  4、阅读课文,抓住线索,分析结构。(在课文相关处批注)
  5、标出景物描写的内容,初步感受其作用。(对比:现实中故乡景色和记忆中故乡的景色)
  四、合作探究学习(以组为单位)
  【知识筹备】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人物是主要要素。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心理、行动、语言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方式。小说的情节具有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中的环境:社会环境,主要用来交代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用来烘托气氛、人物,表现人物感情等。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①生字词的认读与解释;②作者及相关背景;③线索、结构与对比的景物描写。
  2、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在文中标记出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进行分析(注意二十年前后的对比),思考人物前后变化的原因。(认识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环境)
  3、标记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试梳理出“我”心情变化的脉络。思考“我”是怎样一个人?
  4、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