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70个字。
《陌上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语言,了解作品的写作特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人物形象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选用
赏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两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鉴赏作品形象
具体操作
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陌上桑》,看看在大路边的桑林里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字,读准下列字音。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ò jì) 缃绮(qǐ) 上襦(rú) 捋髭须(lǚzī)
踟蹰(chí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白皙(xī) 鬑鬑(lián)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查)
4.学生互译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之间,一人读原文,一人说译文,交替进行,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5.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课文的内容是。
学生说话:
①课文的内容是关于采桑女子反抗五马太守的故事。
②课文的内容是歌颂采桑女子罗敷美丽、机智、勇敢。
③……
6.分小组复述故事情节,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鉴赏作品形象
1.鉴赏作品语言及表达技巧
教师指导:鉴赏作品的语言,就是:分析语言的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评说语言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表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辨析语言的修辞,修辞方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指认技巧在文中的运用;分析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分析技巧所产生的作用。
按下面的模式说话:
语言十(方法)十作用
学生说话:
①“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语言)用正面描写——避实就虚”的方法,独具匠心。(方法)用生产器具的精美和衣着装饰的华丽来映衬罗敷的美貌,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素养的人对罗敷完美外貌形象的期盼,堪称一绝。(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