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8张,教案约4590字。

  《登池上楼》教学设计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第一节      潮南区两英中学     陈燕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触景伤情、情由境迁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诗歌诵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和“遁世无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季节变化和情感变化,体味谢灵运矛盾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初读正音,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多媒体投影)
  2、同学朗读诗歌,指导朗诵技巧。
  3、教师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品读鉴赏,分析景与情
  1、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诗中写景和抒情的诗句。(自由朗读,请学生回答)
  ▲  写景诗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抒情诗句: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2、分两大组讨论,自主探究:
  第一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你最欣赏哪些诗句?请畅谈你的理解。
  第二组讨论:这首诗抒情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情感前后有什么特点?请畅谈你的看法。(多媒体投影,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请找出这首诗写景与抒情的共同特点。
  ▲矛盾、对比、变化
  四、总结:
  1、情感变化:进退两难的矛盾——初春带来的欣喜——隐居的孤闷——遁世无闷
  2、景物变化:空林绪风——初景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