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40字。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邓怡红
教学目标
1、理解常用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4、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锱铢、负、族”等词语。
2、了解杜枚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借古讽今的风格。
教学难点
懂得赋“叙事写志”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学习理解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车轮永远无法行驶在单行道上。作为现在的我们无法亲历过去的时代,也无法眼见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建筑。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为建造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七十余万,开采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3、赋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学习第一二段。
1、学生自学。老师指导自学。
具体过程:首先,学生们借助工具书和参考书疏通第一二段文意。并且圈点出重点字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