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20字。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姓名                   班级                第   小组第   号
  使用说明 1、使用黑字完成本导学案,用蓝字订正,用红线划出质疑之处和重要内容。
  2、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
  3、限时完成,规范认真。时间:30分钟。
  学法指导 1、查阅并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通读全文,扫除读音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
  2、再认真研读本导学案,掌握重点,归纳方法,总结规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了解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交流合作的水平。
  2、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与本文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自主学习  蓄养才学】[5分钟]
  一、文学常识积累
  1、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3、阿房宫:
  “阿房”旧读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