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10个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
  王磊鸣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他也被誉为“诗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作者情况介绍。
  三、朗读诗歌
  1.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如:八月/秋高/风怒号)。
  2.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品味诗歌
  师:请大家仔细读诗歌的一二两节,看诗歌的首句交待了什么?
  生:季节,天气。
  师:在狂风袭来时,诗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什么上面?
  生:茅草。
  师:茅草是很贵重的东西吗?为什么诗人要牢牢盯住它呢?
  生:茅草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这样写可以突出诗人当时的穷困潦倒。
  师:第三节中有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吗?
  生:有,“布衾多年冷似铁”。棉絮多年未换,又老又旧,才会“冷似铁”。
  师:诗人为什么不爬上屋顶去加固一下茅草,使它不至于被风卷走呢?
  生:这可以突出其年老力衰。
  师:第二节中有这个方面的描写吗?
  生:“倚杖”,“唇焦口燥呼不得”。
  师: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有趣
  的话题。杜甫将“南村群童”称为“盗贼”,似乎显得有些小家子气,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予以批评,你认同这种批评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生讨论,发言)
  师:为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杜甫的另一首诗。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解诗: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杜甫不但能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居住,回头还告诉吴郎请他善待西邻,这样的人,我们能称之为小家子气吗?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诗人在第二节中所写的内容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